今年,“波音”公司生產的飛機上*采用中國企業的鎂合金板材,這家企業就是我省的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簡稱洛銅)。在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工程以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上,都有“洛陽造”的身影。
與傳統的“洛陽制造”不同,“洛陽創造”正成為潮流。
洛陽是國內老工業基地,早在“一五”期間,就有大批國家項目在此落戶,“東方紅”拖拉機曾一度是中國工業的驕傲。6月20日,記者來到洛陽采訪時,處處感覺到由于科技創新,“洛陽制造”走向“洛陽創造”帶來的勃勃生機。
“從賣技術到賣產品,100%收入來源于自主創新。”這是世界上*大的綜合性耐火材料研發機構——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的發展軌跡。廠區展室內,各種看似磚塊的高端耐火材料用于鋼鐵、建材、石化等高溫裝備關鍵部位,演繹著“泥土變黃金”的神話。
據該院副院長李國富介紹,獲得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鋁電解槽用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實現了技術突破,大大提高了電解鋁的質量,項目產業化后在國際電解鋁市場占有率達40%。
普通銅材一噸只有幾萬塊錢,但變成通訊基站建設的微波電纜等材料,價值就成倍、數倍增長。“洛銅”副總經理李宏磊向記者講述了他們靠科技進步立于不敗之地的妙方:近年銅原料價格直漲直落,國內中小銅加工企業減產甚至停產,曾與“洛銅”并稱國內“三銅”的另“兩銅”目前已處于困境之中。此外,“洛銅”去年還在變形鎂合金技術上取得突破,使得產品在用于汽車方向盤、離合器外殼以及通訊器材等之外,今年又向“波音”公司供貨。
“洛陽創造”正在更多領域叫響:中硅公司12對棒多晶硅大
還原爐技術突破后,建成了國內*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年產300噸多晶硅生產線;洛陽浮法玻璃集團0.7~1.1毫米超薄玻璃工藝,提高了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一拖集團成功開發出大功率農用柴油機……
洛陽市科技局局長吳振卿對記者說,為進一步走向“洛陽創造”,洛陽正推動先進制造業、鋁工業、火電工業、石化、硅材料、鉬鎢鈦六大支柱產業基地升級,加快生物醫藥、新材料、新型光電等新興產業技術突破。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