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銑削中獲得高表面精度?如何在高精度和高生產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刀具制造商能否找到快速、簡單、有效的方法來滿足制造業的新需求?
01、對高質量面銑加工的執著追求
在金屬加工行業,確保高質量的精加工表面一直是刀具開發的主要方向之一,可轉位面銑刀也是如此。盡管銑削的表面質量已取得巨大進步,但刀具設計師仍然堅信,還存在著可用資源,對上一代先進銑刀加以更好利用,可以顯著改善表面粗糙度。
當探索可轉位銑刀時,決定表面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銑刀的刃型和精度。這兩個因素主要與刀具所配備的刀片有關。
粉末冶金加工使生產復雜形狀的硬質合金刀片成為可能,確保了*佳的切削刃型,同時保持了燒結刀片的高精度。意料之中,這樣的技術進步顯著提高了平面銑削的表面精度。然而,當可轉位銑刀成功應用于加工高強度材料,并且制造商注意到硬銑削可替代磨削時,金屬加工行業便開始對銑削的表面精度等級提出更高的要求。
02、伊斯卡持續創新解難題
可轉位面銑刀是一種多齒刀具。更多的齒意味著更高的生產率。這是該刀具不可否認的一個優勢。但是,就表面粗糙度而言,多齒可能成了問題。齒高的細微差別會導致齒進給不規則,引發顫振,*終影響表面粗糙度。
很明顯,通過磨削可以顯著提高刀片精度。此外,通過磨削可生成鋒利的切削刃,這在保持切削作用力和防止金屬在精銑這種切削深度較淺的加工中的塑性變形方面非常重要。確保高精度的切削刃需要對刀片的頂部和側面進行磨削。這可能會削弱粉末冶金在生成復雜表面,從而沿切削刃形成所需的前角和后角時的優勢。為避免這種不利影響,刀具工程師在設計精磨的刀片時應該隨機應變。刀齒精度損失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刀片定位槽有其自身的尺寸和形狀公差。因此,即使是優質的精密刀片,齒高也會有所不同。當然,這種差異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盡管與磨削相比,這種方法不能確保超精細的表面粗糙度。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只裝一個刀片的飛刀。單齒飛刀在各種銑削加工中都使用得很成功,有助于實現平滑、干凈的切削,達到優異的表面質量參數。但話說回來,這種情況下的生產率遠遠低于多齒可轉位面銑刀。
如何解決難題,并在表面質量和生產率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刀具制造商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各種銑削刀片中都十分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修光平面配合特殊刃型短切削刃的整體式設計,其修光寬度應大于每轉進給量。盡管我們稱為修光平面,但短切削刃的刃型有時也較為復雜,以抵消磨損帶來的負面影響。當刀片安裝在刀具上時,修光平面應與加工表面平行。因此,加工表面是由刀具中*突出的刀片切削而成。在刀片設計中加入修光平面是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有效方法。到了如今,粗銑刀片中也可能配備一個一體式的修光刀片。
帶有整體式修光平面,可實現更高的表面精度
伊斯卡的DOVEIQMILL系列面銑刀具有寬修光平面的雙面刀片。這些刀具適用于粗銑和半粗銑,但表面粗糙度可達到半精加工至精加工的程度。DOVEIQMILL刀具成功實現了設計師的希望——在各種工藝中采用該系列刀具,便無需精加工。當銑削鋼和鑄鐵時,該刀具可提供高達Ra0.4μm(16μin)的粗糙度。
增加大直徑面銑刀的齒數和使用密齒距銑刀,使得整體式修光刃的寬度會有所增加,不過受到設計和尺寸的制約,自然會有一定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使用專門設計的一個修光刃刀片(或兩個刀片用于大尺寸刀具)來實現高表面粗糙度,這種情況下,修光平面明顯要比常規標準刀片寬。該刀片和常規刀片安裝在相同的刀片定位槽中,但相對于標準刀片來說,會軸向突出十分之幾毫米(百分之一英寸)。
使用可調節銑刀,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加工效果,該銑刀利用調節機構在非常嚴格的限制(僅幾微米)下調節刀片切削刃的位置。刀具的可調節性雖好,但也有一定的劣勢;這項工作較為繁瑣,需要時間。
*佳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刀具:在安裝刀片后,無需進行調整即可獲得高表面質量等級。這就是為什么在發展用于表面精銑的可轉位刀具時,提高精度和先進的刃型仍然是關注的重點。
同時,刀具制造商致力于提供獨特的加工方案,以*性吸引眼球。伊斯卡的TANGFIN系列銑刀就是一個例子,該系列銑刀具有切向夾緊刀片和寬整體式修光平面。
刀片固定在TANGFIN刀具上,在徑向和軸向方向上漸進式分布。因此,每個刀片只切削一小段被加工材料,從而實現粗糙度Ra高達0.1μm(4μin)的超精細表面粗糙度。
為確保銑削相對較小的側表面(主要是方肩邊界面)時,達到較高表面質量,伊斯卡為其MULTI-MASTER和T-FACE系列開發了直徑范圍為12-50 mm(.472-2.000 in)的專用可更換頭式整體硬質合金面銑刀。
與配備相同直徑可轉位刀片的銑刀相比,該刀頭進行了充分磨制,加工精度高,有助于形成鋒利的切削刃,并允許更多的齒數。這些特點的結合,可保證高性能精銑。
03、順應變革新趨勢
由于積極引入精密工件生產技術和3D打印技術,減少加工余量成為了趨勢,更加凸顯了通過平面銑削獲得高表面精度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刀具制造商能否找到快速、簡單、有效的方法來滿足制造業的新需求?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結果。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