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塔里木盆地,鉆探一口一萬米深的油氣井,工人們需要根據地質變化,選用不同類型的鉆頭,以實現鉆井提速增效。鉆地萬米,株硬集團的“鐵齒鋼牙”一馬當先。
5月1日,央視新聞頻道重磅推出《“五一”特別節目之“挺進地下一萬米”》直播節目,介紹了在順北油氣田設計井深超亞洲紀錄的“深地一號”躍進3-3XC井施工情況。新聞直播間中擺放的兩只鉆頭,便是目前油氣開采領域主用鉆頭的兩種類型——牙輪鉆頭與聚晶金剛石鉆頭,其上就有產自株硬集團的硬質合金球齒產品。
當今,深層、超深層已經成為我國油氣發展的重要陣地。而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甚至高含硫的極困難作業環境,對鉆頭產品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
作為國內礦山及油田鉆探采掘用硬質合金*大的研發制造基地,株硬集團的硬質合金球齒和硬質合金基體,一直是國內各類難鉆地層油氣鉆采領域的*,王牌產品YK05的市場占有率超過70%,遠銷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
為了保證每一顆切削齒的高精制造尺寸、良好表面光滑度和強大的耐磨性,株硬集團聚焦油氣開采領域高品質球齒和高端復合片基體研發和生產,常年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成立專題項目組,深入研究深井鉆探合金,全力解決國家能源鉆探鑿巖材料“卡脖子”難題,助力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實現新跨越。
身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在強大的研發實力,以及緊盯關鍵核心領域開展攻關的國企擔當下,株硬集團不僅擁有要用放大鏡才看得到的“小精怪”,能在指甲蓋大小的精細印刷電路板上精準打出2500個鉆孔,也有超過200公斤的“大力神”,鋼鐵在它面前如同“面團”。它們能“上天入!,大國重器、國家重大工程都有其身影;還能“鉆山打洞”,成為盾構機的“利齒”,掘出一條條隧道。
株硬集團始終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和韌勁,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實施了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從硬質合金產品出發向上下游及周邊環節拓展裂變,行業領軍企業株硬集團,甚至還在工業母機領域拿下傲人成績,在擠壓、磨削、檢測、包裝等多個環節成功研發了智能生產設備。其中,自主研發的大噸位全自動擠壓機及自動接料裝置、內冷孔棒檢測設備,均填補了國內市場*,每年直接帶來產值過億元。
株硬集團,也成為株洲硬質合金產業的“黃埔軍!,為產業播撒的“蒲公英種子”,長成了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甚至上市公司。
今年4月底,行業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硬質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株硬廠區內開工。這個實驗室自2010年依托株硬集團組建以來,立足于滿足國家重大需求、解決行業發展痛點,承擔了國家、省市、中國五礦等重大科技計劃課題60余項,在切削刀具、IT精密工具、耐磨材料等關鍵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標志性成果。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