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耕鎢行業40年,專注三大核心業務。公司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廈門氧化鋁廠,1982年開始轉向生產鎢制品,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是國家組建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牽頭企業之一。依靠持續的技術和管理創新,構建了鎢鉬和稀土開采、冶煉、應用研發的完整體系,培育了包括三元材料、鈷酸鋰,磷酸鐵鋰,錳酸鋰等主流鋰離子正極材料的研發和大規模制造能力。
2、擁有完整鎢產業鏈,多項產能即將落地。公司實現了采選、冶煉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布局。上游公司具備礦產資源優勢,累計擁有37.5萬金屬噸的鎢礦儲量;中游公司APT冶煉產能和粉末制造產能居于國內和世界前列;下游公司重點發展切削工具和光伏用細鎢絲,特別是鎢絲憑借其優異的性能在光伏領域的需求迅速增長,有望成為未來利潤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公司擬于2023年定向增發為鎢礦、鎢絲、硬質合金切削工具三大項目募集資金,積極拓展鎢板塊業務。
3、稀土行業地位高,重點發展稀土永磁材料。公司擁有從稀土采選、冶煉分離到稀土深加工產品的完整產業鏈,具有較高的行業地位。我國稀土消費結構中,占比*大的是永磁材料。作為驅動低碳化和工業智能化的核心材料,預計稀土產品的需求將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機器人、風電等終端應用領域熱度提升而協同增長。目前公司擁有1.2萬噸的磁性材料產能,另有5000噸產能在建,磁材體量來到了國內的一線梯隊。
4、公司業績快速增長,電池材料為營收主力。公司近年來營收增長較快,2022年營收482.23億元,近五年的CAGR為27.72%,2023H1營收為187.3億元,同比減少22.47%,主因電池材料板塊需求疲軟和原材料價格跌幅較大導致。公司2022年毛利率為13.61%,同比減少2.63pct,主因原材料價格上漲。
近年來公司成本控制良好,銷售、管理、財務費用率持續降低,研發投入持續上升。由于新建項目較多,公司資金需求較高,現金流情況有所惡化。公司資產負債率穩定在60%左右,ROE呈現上升趨勢。在公司定增落地以后,資產負債率將有明顯的下降。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