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分,金風送爽。8月7日,汝城縣君蓮酒店商務廳內高朋滿座、商賈云集,第十四屆中國鎢業年會暨汝城縣鎢鉬經貿洽談會拉開帷幕。
“紅色湘贛,世界鎢脊;精工智造,鎢與倫比。”主題鮮明的年會活動,由鎢鉬云商、鉬都貿易網主辦,汝城縣人民政府特邀協辦,集聚了全國各地鎢業企業代表、專家教授和領導嘉賓共300余人參加。在6日至8日為期三天的議程中,開展了迎賓推介會、開幕式、招商推介會、主題報告會、參觀考察等豐富活動,通過云商平臺傳播吸引了數十萬人收看。
2024年(第十四屆)中國鎢業年會暨汝城縣鎢鉬經貿洽談會開幕式。
精工“智”造話發展
鎢鉬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學創新理論支撐。本屆年會上,緊鑼密鼓開展的10余場主題報告會接續不斷、精彩紛呈,成了貫穿全程、全場聚焦的重頭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熱鬧歡騰的開幕式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冶金專家趙中偉率先登臺開講,以一首經典古詩作序,輔以圖文并茂的APP展示,展開《鎢清潔冶金新工藝》主題報告,迅速聚焦了全場目光。作為從事稀有金屬冶金理論和工藝研究30年余年的專家,趙中偉堅持全程站立激情演講,深入淺出地闡釋分享了低品位共伴生鎢礦硫磷混酸協同清潔冶金新方法、鎢酸鹽溶液選擇性沉淀法除鉬新方法等科研成果,引發了現場人員強烈共鳴。
臺上縱情演講,臺下鴉雀無聲。贛州市鎢業協會秘書長邱萬毅《鎢精礦與再生鎢原料供需現狀及展望》,株洲市硬質合金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張忠健《大規模設備更新助推中國硬質合金產業發展研判》,江蘇聚成金剛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信《鎢絲金剛石線鋸在硬脆材料切割中的應用與發展》等多個主題報告,兼具專業性、指導性和實效性,直擊產業發展所需所盼,博得陣陣熱烈掌聲。
信息化時代,數據報告至關重要。《2023年度鎢鉬等礦業權糾紛審判大數據報告》《2024年鎢產業數據發布》《2024年8月份鎢市場預測價》等報告,為鎢鉬業審時度勢、蹄疾步穩發展等把脈導航,令人深受啟迪、獲益匪淺。
“鎢”與倫比興產業
活動期間,主辦方還舉行了“2024中國鎢行業*企業”頒獎典禮,現場頒發了年度中國鎢行業杰出貢獻獎、中國仲鎢酸銨*企業獎、中國鎢行業新質生產力創新獎、中國硬質合金*企業獎等獎項,鼓舞士氣強信心。
作為年會舉辦地的汝城縣,位于湘粵贛三省交界處、南嶺北麓多金屬成礦帶,境內礦產礦種繁多、分布廣泛,蘊藏著鎢、鉬、鉍、鐵、鉛、鋅、稀土等30多種礦產資源,尤其是鎢礦儲量居郴州市第四位,已探明儲量達10萬砘。在一百多年的開采加工史中,當地人熟練掌握了較為成熟完備的礦產開采加工工藝,長期積極發展礦產貿易經濟,*為紅火時,有色金屬礦產企業一度達上百家,成為全國主要的鎢礦集散地之一,猶如鑲嵌在紅色湘贛“世界鎢脊”上的璀璨明珠。
多年來,汝城縣將有色金屬列為工業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來發展,在全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了稅收的重要來源和骨干稅源。當前,汝城縣共有有色金屬礦產企業3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4家。去年,全縣有色金屬產業實現工業產值22.86億元、稅收2.45億元,占比整個工業稅收63.57%。
按照“1136”的發展思路,汝城縣把產業園區作為“三大引擎”之一,錨定礦產精深加工、現代石材等主導產業,全力招大引強、培大育強,推動礦產業向精深加工和新材料開發轉變,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世界“鎢”脊向未來
搶抓年會機遇,汝城縣提前籌謀、做足準備,應時應景召開鎢鉬經貿洽談會。招商推介環節,集中觀看唯美動人的專題宣傳片后,汝城縣相關負責人聚焦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蘊、富集的自然資源,以及優渥的投資政策、廣闊的產業平臺、優質的營商環境等方面,積極闡釋推介了汝城作為興業寶地、投資洼地、發展福地的優勢和魅力。當地依托新型產業園區,著力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礦產精深加工、電子信息、現代石材等特色產業,引發了各路商賈濃厚興趣。
年會搭臺,產業唱戲。茶話交流、茶歇座談、商貿洽談......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各路客商帶來頻頻接觸、深入交流、商謀合作等有利契機。據統計,此次經貿洽談會,促進各方在鎢鉬礦產貿易、加工、冶煉等方面達成合作項目179個,交易額達42億元。
為充分展示推介“五色”文旅和促進交流合作,汝城縣還組織與會人員走進濂溪書院、理學古鎮、湖南(汝城)長征文化展示傳承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沙洲村等地參觀調研,以豐富鮮活場景和蓬勃發展活力,吸引客商進來投資興業。
“珍惜難得機會,汲取智慧結晶,把大會成果轉化成產業發展新舉措,扶持引導礦山企業邁向集約化、規模化,打造產業新形態,提升發展新質效。”汝城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大會為契機,加強與各地企業交流合作,拓寬洽談合作途徑,推動產業項目和科技成果落地生金、點石成金,不斷延長鎢產業鏈條,助推鎢產業走向“高精尖”,在互利共贏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