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硬質合金高端材料實現自主供應——工業母機“牙齒”更堅固》的深度報道,生動展示了中鎢高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在硬質合金高端材料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國產替代,邁向全球*的典型案例。
1954年,株洲硬質合金廠開建,4年后,新中國*塊硬質合金刀片在此誕生。數控刀具,被稱為工業母機的“牙齒”。何以“堅不可摧”?硬質合金的原材料碳化鎢粉是關鍵。很長時間以來,高端碳化鎢粉主要依賴進口。2021年初,投資8000多萬元的中粗碳化鎢粉智能車間在中鎢高新旗下株硬公司開工建設,年底即竣工投產。
中粗碳化鎢粉智能車間投產后,單位加工成本下降30%以上,產能擴大兩倍,降本增效的同時,產品品質大幅提升。好原料造就好產品,高品質碳化鎢粉為下游硬質合金產品注入良好“基因”,使產品性能更優,并可應用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更多“高精尖”領域。
目前,中鎢高新旗下株鉆公司數控刀片的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20%。今年上半年,株鉆公司數控刀片銷量實現同比增長24%。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