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對象
主要結論
一、2005年全球新材料行業現狀與特點
(一) 發展現狀
1、世界新材料產業前景樂觀
2、市場需求旺盛,產業發展迅速
3、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4、新材料產品標準化出現全球化趨勢
(二) 基本特點
1、產業組織呈現集團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態勢
2、前沿性技術不斷突破,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日益顯著
3、高性能、低成本及綠色化發展趨勢明顯
4、新材料發展的驅動力由軍事需求向經濟需求轉變
5、產業的發展與更多的相關行業緊密聯系
6、全球產業價值鏈整合創新
(三) 主要國家和地區發展概要
1、美國:新材料技術*,需求巨大
2、日本:生產供應量大,研發投入大
3、歐洲:政府政策驅動,各國有所側重
4、中國臺灣地區:行業發展漸有起色,關鍵技術還需突破
(四) 重點跨國企業簡介
1、通用電氣公司
2、杜邦公司
3、MEMC公司
4、TDK公司
5、信越化學公司
6、巴斯夫公司
7、圣戈班公司
8、摩根公司
二、2005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發展概況
(一) 發展環境
1、國家計劃和產業政策為新材料產業化提供重要支撐
2、特色產業化基地已成為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平臺
3、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提升需要新材料的不斷涌現
4、新材料各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二) 現狀與特點
1、2005年我國成為世界新材料角逐的主戰場
2、新材料發展的驅動力由軍事需求向經濟需求轉變
3、新材料市場需求旺盛,產業規模急劇擴大
(三) 存在問題
1、新材料產業技術集成能力差
2、新材料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3、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尚未建立
(四) 細分行業
1、稀土新材料
2、納米新材料
3、電池新材料
4、光電新材料
三、2005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競爭格局與競爭行為
(一) 競爭格局
1、原料
2、用戶
3、進入壁壘
4、行業內競爭
5、替代產品
(二) 競爭行為
1、技術優勢決定競爭優勢
2、產業鏈延伸非常普遍
3、重組并購以增強競爭實力
四、2005年中國新材料行業重點企業競爭力評價
(一) 納米新材料企業競爭力評價
(二) 稀土新材料企業競爭力評價
(三) 電池新材料企業競爭力評價
(四) 光電新材料企業競爭力評價
五、2006-201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成長動因分析
(一) 國家積極扶持新材料產業發展
(二) 許多省市把新材料產業列為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三) 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專項取得明顯成效
(四) 制造業產業轉移為新材料行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五) 可持續發展模式要求新材料行業取得突破
六、2006-201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發展趨勢
(一) 結構材料復合化
(二) 信息材料集成化
(三) 高溫超導材料實用化
(四) 納米材料不斷發展
(五) 多功能、智能化
(六) 新材料產業上下游進一步融合
七、2006-201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發展預測
(一) 規模預測
(二) 結構預測
八、2006-201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一) 行業投資價值評價
(二) 投資機會分析
1、信息材料
2、新能源材料
3、生物醫用材料
4、納米材料與技術
5、超導材料與技術
6、化工新材料
7、高性能結構材料
九、賽迪建議
(一) 對企業
1、選擇有市場需求的研究領域
2、合理的制度激勵安排,激活創新動力
3、不拘一格的吸收培養引進專業人才
(二) 對投資者
1、選擇*有價值的投資領域
2、精心挑選合作伙伴
(三) 對政府
1、推進產業基地建設,積極培育新材料產業的集群化發展。
2、加大國家資金投入,建立*新材料公共工程技術平臺
3、加強標準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增強我國新材料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4、擇優扶持、集中突破,盡快形成規模經濟
報告說明
圖目錄
圖 1 2000-2004年全球新材料行業規模
圖2 2001-2005年全球新材料行業產品結構
圖3 信越公司的營業收入結構
圖4 圣戈班公司的產品結構
圖5 2001-2005年中國新材料行業規模
圖6 2001-2005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產品結構
圖7 2001-2005年中國稀土新材料行業規模
圖8 2001-2005年中國納米新材料行業規模
圖9 2001-2005年中國電池新材料行業規模
圖10 2001-2005年中國光電新材料行業規模
圖11 2006-201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規模預測
圖12 2006-201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結構預測
表目錄
表1 納米新材料重點企業競爭力評價
表2 稀土新材料重點企業競爭力評價
表3 電池新材料重點企業競爭力評價
表4 光電新材料重點企業競爭力評價
表5 中國新材料行業投資價值評價
報告信息:
中文電子版價格:8500元
出版日期:2006-08-11
咨詢訂購:電話:86-010-82657868-647
E-mail:data#staff.chinabyte.com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