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24日)晚間,廈鎢新能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81.21億元,同比下降44.25%;凈利潤為2.55億元,同比下降53.67%。
對于上述業績表現,廈鎢新能方面表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受下游市場增速放緩、產業鏈去庫存等因素影響,產品銷量同比下降,產能利用率未飽和,且原材料市場價格下滑,產品售價下降。
今年一季度,廈鎢新能凈利潤為1.16億元,同比下降46.17%。據此計算,該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實現凈利潤為1.39億元,環比增長19.83%。
廈鎢新能主要產品為高電壓鈷酸鋰、高電壓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高鎳三元材料、氫能材料等,應用于新能源汽車、3C消費電子、儲能等領域。
從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廈鎢新能產品銷量為28,545.72噸。其中,鈷酸鋰銷量為14,156.89噸,同比下降24.18%,市場份額超45%;三元材料銷量為12,626.64噸,同比下降41.27%;貯氫合金銷量為1,729.70噸,同比下降7.29%。
其中,相較于高電壓三元材料而言,高鎳三元材料主要是通過提升鎳含量來實現能量密度的提升,進而達到增加車輛續航里程的目的。
隨著高鎳系列的主流產品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正由Ni8系逐步向超高鎳(Ni90及以上)系列產品演化,對超高鎳系列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成為行業目前重點突破的方向之一。
報告期內,廈鎢新能Ni9系三元超高鎳材料通過多家電池客戶測試,進入到海外車廠體系認證,已實現百噸級交付。
鈉電正極材料方面,根據半年報披露,廈鎢新能已完成*代用于儲能領域的層氧鈉電正極材料開發,并通過客戶認證;開發聚陰離子體系鈉電正極材料送客戶小試評價。
客戶方面,截至目前,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廈鎢新能與中創新航、松下、比亞迪、欣旺達、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成為新能源汽車正極材料產業鏈供應商之一。
在3C鋰電池領域,廈鎢新能已與ATL、三星SDI、村田、LGC、欣旺達、珠海冠宇及比亞迪等電池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產品應用至下游中高端3C電子產品中。
從產能來看,目前廈鎢新能在海璟基地年產4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的基礎上,在海璟基地新建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擴產項目和綜合生產車間擴產(年產能規劃1.5萬噸)項目,另外還有雅安基地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一期、二期)、寧德7萬噸鋰離子正極材料項目等。
需要注意的是,廈鎢新能方面也在半年報中坦言:“如果未來發生行業整體產能增長過快,行業需求提升速度不及預期,主要客戶拓展未能實現預期目標,或市場環境出現較大不利變化等因素,則存在新增產能無法及時消化的風險!
從海外布局來看,廈鎢新能以歐洲作為全球化布局的首站。報告期內,其下屬全資子公司歐洲廈鎢新能分別與Orano CAM和Orano PCAM分別簽署合資協議,以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原料供應效率,推動新能源電池材料開發生產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根據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廈鎢新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0.91億元,同比增長707.58%。這主要由于報告期內該公司銷售回款增加、采購減少。
今年上半年,廈鎢新能研發費用為2.22億元,同比下降47.10%。對此,廈鎢新能方面解釋稱,這主要由于報告期內原材料價格下降,研發耗用的材料成本降低;其該公司新立項研發項目尚處于前期研究階段,發生費用較少。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