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新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關鍵礦產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5 年 2 月24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突然宣布暫停鈷出口,這一舉措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中引起了巨大震動。剛果金作為全球約 70% 鈷資源的掌控者,其決定不僅反映了資源國對定價權的訴求,也揭示了大宗商品定價體系中的深層次問題。
一、鈷產業鏈的復雜格局
在新能源電池需求迅猛增長的背景下,鈷的供應鏈形成了獨特的權力分層結構。
(一)上游開采端
上游開采端主要由剛果金與中資企業主導,通過銅鈷伴生礦有效地鎖定了資源。剛果金擁有豐富的鈷礦資源,其在全球鈷供應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資企業在剛果金的礦業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投資和合作,參與到鈷礦的開采和生產中。這種合作模式既為剛果金帶來了資金和技術,也為中資企業確保了穩定的資源供應。
(二)下游消費端
下游消費端被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巨頭壟斷。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對電池的需求持續增長,而鈷作為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需求也隨之上升。這些電池巨頭在市場中的強大地位,使得它們在鈷的采購中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但同時也面臨著原材料價格波動和供應不穩定的風險。
(三)中間貿易流通層
然而,中間的貿易流通層卻自成體系,被數家傳承自 “大宗商品教父” 馬克?里奇體系的貿易商所控制,他們掌控著全球 70% 以上的鈷現貨交易。這種結構導致了定價權的錯位,生產國剛果金無法獲得資源溢價,用鈷企業難以鎖定成本安全,而貿易商卻在時空轉換中獲取了超額利潤。例如,在 2022 年,當中國電池廠為每噸鈷支付 7 - 8 萬美元時,剛果金礦山實際結算價僅為 6 - 7 萬美元,中間至少 1 萬美元的價差被貿易商通過各種手段消解。
二、結構性套利的多維度策略
貿易巨頭的盈利方式并非簡單的低買高賣,而是構建了多維度的套利矩陣。
時間維度:通過鈷衍生品與現貨的基差操作,利用時間差,在不同時期的市場價格波動中尋找套利機會。
空間維度:利用剛果金 - 非洲中轉港 - 中國港口的物流瓶頸,制造區域性價差。
形式維度:在氫氧化鈷、鈷鹽、電鈷等不同形態間轉換套利。
選擇權維度,采用混合定價與作價期可選的組合條款,通過交易結構套利。
這種多維度的套利策略使得鈷的價格體系始終難以形成,剛果金也只能被動接受 MB 報價基準下的稅收損失。
三、剛果金的覺醒與應對
此次剛果金暫停鈷出口,本質上是資源國對現有定價體系的一種反抗。剛果金政府顯然已經意識到,與其放任貿易商通過復雜的金融工具收割價差,不如直接控制實物流動性來重新奪回議價權。
未來,剛果金很有可能推出進一步深加工的出口條件。這既是對中游套利空間的壓縮,也是對中資冶煉企業的戰略綁定。畢竟,中國企業在剛果金已建成非洲*大的濕法冶煉集群。通過推動深加工,可以提高剛果金在鈷產業鏈中的附加值,減少對貿易商的依賴,同時也可以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四、全球產業鏈的啟示與挑戰
剛果金鈷危機暴露了大宗商品定價體系的根本性缺陷。當貿易流通環節形成結構性權力中心時,任何供需基本面的調整都可能被異化為套利工具。這對新能源革命提出了警示,如果戰略資源的定價權始終掌握在追求短期套利的中間商手中,那么全球碳中和進程必將陷入周期性震蕩。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或許唯有建立穿透式溯源體系,將資源國的開發成本、用鈷企業的技術溢價納入定價內核,才能真正打破這個困局。通過溯源體系,可以更好地了解鈷的生產和流通環節,確保價格能夠反映資源的真實價值和成本。同時,也可以加強對貿易商的監管,防止他們利用市場權力進行不正當的套利行為。
在這個價值重構的過程中,剛果金的暫停出口不應被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而應理解為全球資源產業鏈走向成熟必經的陣痛。當 “資源民族主義” 與 “產業現實主義” *終找到平衡點時,鈷的故事或許能為銅、鎳、鋰等其他關鍵金屬的定價體系變革提供歷史性范本。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