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制器之器”,我國工業母機高端化、智能化進程正在提速。
日前,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的2025“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活動上,七大高端工業母機新技術、新產品迎來首發,其中湖北省獨占三席。以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中數控”,300161.SZ)研發的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為例,作為全球首款嵌入AI芯片和大模型的數控系統,該系統能自主學習加工數據、優化工藝參數,讓機床“越用越聰明”。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全國工業母機產業版圖中的重要一極,湖北省擁有5家國家鏈主企業,2024年工業母機產業營業收入約500億元,位居全國第五。根據計劃,到2027年,湖北省工業母機產業營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到2030年,產業規模將力爭達到全國前三,努力建成*工業母機產業戰略高地。
不過,在工業母機行業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過程中,仍需長期資金支持,并探索精準服務產業鏈需求的特色融資模式。在同期舉行的“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融對接活動上,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咨公司”)投資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離不開“耐心資本”的持續投入。通過政策性資金、產業基金、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工具,可為工業母機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助力其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數控機床邁入“AI+”時代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和商業應用,數控機床行業也正加速從傳統制造邁向高端智造。
“人工智能將給工業母機帶來歷史性變革,下一階段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智能數控機床,主戰場是高質量數控機床和產線!眹抑圃鞆妵鴳鹇宰稍兾瘑T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工業母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高質量主戰型數控機床和產線的市場需求極為強烈。
在周濟看來,未來10年將是我國智能數控機床發展的關鍵期!斑@是中國機床工業新的發展機遇。”周濟表示,要充分發揮我國的市場優勢和制造優勢,以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智能制造為主要技術路徑,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堅決占領主戰型數控機床和產線的國內市場,同時進軍國際市場。
據了解,湖北省依托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優勢,工業母機產業基礎良好、應用場景豐富、科創資源富集,已被列為湖北省“51020”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要千億產業之一。
7月23日,國家工業母機創新研究中心(湖北)在武漢市正式揭牌,將按照“三個三”的工作思路,即打造三款標志性產品、重點培育三家*企業、明確三步走產業發展目標,加快打造*工業母機產業高地。
其中,作為國內工業母機領域龍頭上市企業,華中數控已形成年產中*數控裝置3.3萬臺、高性能伺服裝備2萬臺能力,中*系統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約為30%。
由華中數控研發的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備受關注,這也是全球首款嵌入AI芯片和大模型的數控系統,有望助力中國數控機床從“數字一代”走向“智能一代”。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告訴記者,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數控技術深度融合,構建了一個智能底座、兩條數據主線的技術構架,實現了智能工藝編程與優化、智能精度提升、智能健康保障三類智能化的子系統,可使機床更精、更快、更可靠。
“我們與江西佳時特聯合研制的智能立式五軸加工中心,智能故障診斷模塊已經達到具有3年工齡維修工程師的技術水平!标惣t表示,在AI芯片、智能傳感模塊和大語言模型等的加持下,數控機床有了自主學習能力,從“執行者”變成了“思考者”,加工效率和精度得以顯著提升。
高端突圍需要“耐心資本”
對于我國工業母機產業在今后10年的創新發展方向,周濟表示,工業母機產品和工業母機制造能力需要創新發展、智能升級,協同邁向世界工業母機產業前列!暗2025年,中國工業母機行業整體由大變強,從世界工業母機產業鏈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邁向世界工業母機產業前列。”
在上述中咨公司負責人看來,以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既是經濟支柱,也是各國必爭的戰略要地;以高端數控機床為基礎的智能制造產業全面升級,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剛需任務。
陳吉紅也表示,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決定了數控裝備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發展國產數控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現代制造業也迫切需要高端機床更精、更快、更可靠,并在智能化提升的基礎上“越用越聰明”。
不過,我國數控機床產業呈現出明顯的產業特征,具體包括“卡脖子”與市場充分競爭并存,企業面臨研發投入大、投資回報期長、進入市場難等問題;破解多學科交叉復雜技術,需要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數控機床自身產業規模不大,經濟效益一般,卻支撐著龐大的制造業。此外,在提升國產*型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市場占有率過程中,還需要長期的市場積累,在不斷對標追趕中實現國產化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70%的*數控系統目前仍依賴進口,亟須破解“大而不強”的行業問題和“卡脖子”難題。在這種背景下,工業母機作為制造業的“基石”,其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離不開“耐心資本”的持續投入。
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發展部*經理王亞罡在解讀科創板“1+6”新政時指出,將進一步增強對包括工業母機在內的“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優化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機制,為行業注入資本活力。
另據國家開發銀行代表介紹,2008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累計向工業母機行業發放了超200億元貸款,重點支持通用技術集團、秦川機床等企業的研發與產能建設。
此外,針對相關企業技術攻關需求,國家開發銀行還推出了研發貸款,期限*長可達10年,覆蓋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關鍵技術研發全周期。
通過中長期貸款、研發專項貸款等產品,國家開發銀行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期限靈活、利率優惠的融資服務,也充分體現了“耐心資本”對行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未來,國家開發銀行將聯合工信部深化產業鏈服務,定制化支持工業母機企業,推動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在創新特色融資方式和模式方面,中咨資本有限公司與國家工業母機產業投資基金合作,通過“智庫+投行”模式,為企業提供戰略規劃與資金支持的雙重賦能。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相關機構通過探索產業鏈融資模式、研發專項貸款、投貸聯動協同等創新實踐,有助于推動產融合作,加速工業母機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化應用。未來,還需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資本與企業協同,共同助力中國工業母機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B-p1LjyLqyITYdwxxPuYOQ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