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也好,超越也好,這是進入新世紀后每一個市縣共同的夢想。然而,近年來,地處豫西南部的深山小縣欒川卻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的目光。關注她,是因為她按照科學的發展觀,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入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完成了產業升級;關注她,是因為她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縣域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高速度、跨越式發展;關注她,是因為她堅持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使欒川的發展潛力像伏牛山的溪流和綠樹一樣綿延不盡。
科學的發展觀給欒川帶來的不僅僅是今天,而更重要的是欒川的未來。
欒川縣三強鉬鎢有限公司原是一個1600噸/日的鎮辦鉬選廠,總資產3600萬元。1999年,由于鉬價處于低谷,造成企業經營步履維艱,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企業負債達到1600萬元。2003年5月實行以產權出讓方式改制,新企業投資5000萬元,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選廠擴建到3300噸/日,并投資1500萬元新上了一條1500噸/日鉬酸鐵生產線,改制一年企業即扭虧為盈。今年1至7月份,實現稅金8000萬元,全年可實現稅金1.2億元,利潤有望達到2個億,2005年已交稅金超過該企業1975年建廠至改制后28年所交稅金總和還要多。
這是欒川縣大力實施“工礦興縣、旅游強縣、特產富縣”發展戰略,由資源大縣向經濟強縣轉變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欒川縣2002年通過改制的18家企業全部實現了家家盈利無虧損。
近年來,欒川縣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以優勢資源為依托,以骨干項目為支撐,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堅持大力實施“工礦興縣、旅游強縣、特產富縣”的發展戰略,形成了班子干事創業、經濟強勢發展、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條穩定、快速、可持續的跨越式發展之路。欒川也先后榮獲全國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社會治安模范縣、全國村民自治模范縣和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全省經濟發展環境五十優、全省*佳人居環境等50余項全國和省級先進榮譽。2004年,全縣GDP增幅17.1%,分別高于全國、全省7.6和3.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幅97.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75.8和62.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35.1%,分別高于全國、全省9.3和3.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達54.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8.2和37.9個百分點。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序中由2000年的91位上升到第20位,前移71個位次。今年1至11月,經濟發展不斷提速,全縣GDP達到53億元,同比增長20%,高于全國、全省10和5.2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231%,增幅全省*。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同比增長130%,高于全國、全省102.9和82.1個百分點。這些成績的取得,固然有有色金屬市場價格全面上揚的良好機遇,更是欒川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致力于經濟結構調整,致力于企業改革改制,堅持不懈抓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的結果。
拉長產業鏈條抵御市場風險
欒川縣地處豫西山區,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h境南部為伏牛山脈,北部為熊耳山脈。中部橫亙伏牛山分支遏遇嶺,將全縣分割為南北兩個溝川地帶,南部溝川為伊河流域,北部溝川為小河流域。境內地貌跌宕起伏,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區面積和千米以下低山區面積各占全縣總面積的一半。*高點雞角尖(位于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海拔2212.5米,*低點伊河出境處(位于潭頭鎮湯營村)海拔450米。縣城海拔750米,是全省海拔*高的縣城,故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形成了欒川與其他市縣無與倫比的資源優勢,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探明礦藏有鉬、鎢、鉛、鋅、鐵及黃金等50多種。其中,鉬金屬儲量206萬噸,居亞洲*,世界第三;鎢金屬儲量54萬噸,居全國第二;黃金儲量60噸。但1999年以前,欒川并沒有靠著這些優勢的資源而致富,反而因漫山遍野、星羅棋布的各種大小鉬礦而致貧。長期以來,欒川經濟主要依靠鉬、金、鉛、鋅等礦產資源的開采與選冶。1999年,鉬價處于低谷時,國際級鉬精礦噸度價僅有420元(歷史均價為800元),黃金跌到68元/克,鉛鋅也都處于歷史*低位。鉬,曾使欒川人掙過大錢,也曾使欒川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鉬,作為鋼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可以增強鋼在酸堿溶液中的抗腐蝕性,具有不會熱脹冷縮的特性。鉬絲常用來做燈泡中鎢絲的支架。因為鉬價只有在800元的時候采礦者才能不賠錢,可鉬價卻在420元—800元之間來回徘徊了許多年。1999年1至9月份,全縣財政收入只有2906萬元!38家企業家家虧損,其中9家重點企業不但一分錢沒有賺到,還賠進去了1300萬元,所有的鉬礦企業都陷入“少干少賠、多干多賠、不干更賠”的怪圈之中。縣里發不了工資,已經到了沒飯吃的地步,有近40家企業抽逃資金遷往外地。
欒川縣委書記張獻會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時說:“身后一群人追著要飯吃,可我面前卻豎著一堵高墻。”
身處暗礁險灘,又毫無退路。欒川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在苦苦地反思,并尋找著破壁而出的答案:我們之所以走到守著“金山”要飯吃這一地步,還得怪我們自己,企業一哄而上,數量不少,規模太小,產品單一,都是賣鉬精粉,沒有深加工產品,自己的產品自己不能消化,完全被市場所主宰,管理不善,設備落伍,技術落后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造成企業不興,縣財政吃緊的根本原因。要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就必須實行卓有成效的改革,首先要改的就是人的思想觀念,必須經過思想觀念的痛苦突圍,才會使欒川出現新一輪的經濟格局!案母铩背闪藱璐ㄈ送怀鲋貒*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成了1999年到如今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在此背景下,欒川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強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實現“三個轉變”的戰略決策。即:由單一的鉬工業經濟向鉬鉛鋅綜合回收轉變,由鉬初級產品銷售向初級產品深加工轉變,由單一的礦業經濟向制藥、化工業轉變。
欒川縣委、縣政府針對采礦點多、開采混亂、采礦能力滯后、資源浪費嚴重、安全事故頻繁、采選成本高這一現實,借著改革的機會,對礦山進行整頓,把所有礦點統一規劃,統一開采,制定各種優惠政策,把小礦兼并、合并,變為大礦,并實施整體露采作業。整頓的結果,小打小鬧的企業逐步歸附、并入,成立了8個日處理3000噸以上的大型選礦企業。全縣則由7000噸/日選礦規模增加到2萬噸/日以上規模。
欒川的礦產資源中,鉬、鎢、金、鐵、鉛、鋅基本上都是伴生的,把礦石中的鉬選出來,由于鉬精粉產品單一,無法抵御市場風險,而其他資源就白白浪費掉了。按照科學的發展觀的要求,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欒川縣開始在綜合利用資源上做文章,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改進選礦工藝,一舉解決了鉬鎢回收的世界難題,實現了鉬、鎢、鉛、鋅、鐵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2000年,欒川通過省科技廳牽線與俄羅斯專家合作,2004年獲得綜合回收的重大突破。通過招商引資,欒川與國內*大的鎢制品生產企業廈門鎢業股份公司簽訂了聯合開發白鎢的協議,新建了日選4500噸的白鎢選礦廠2個,鐵采選規模達到3000噸/日,鉛鋅選礦能力達到2700噸/日,2002年綜合回收產值668萬元,到2005年綜合回收產值已接近1億元。
與此同時,欒川不惜投入巨資,優化產業結構,拉長鉬工業產業鏈條,走產品深加工之路。為提高鉬鎢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欒川與北京工業大學簽訂了聯合實施投資近億元的鉬鎢深加工延伸技術改造項目,投產后可年增銷售收入25億元,利潤3810萬元,稅金2116萬元,出口創匯2900萬元。這些科技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拉長了產業鏈條。自2001年開始,欒川縣先后上馬了6000噸/年氧化鉬、4000噸/年鉬酸銨,1000噸/年鉬酸鈉,2500噸/年鉬鐵等鉬深加工項目10個,新增產值13.2億元。鉬產品有了鉬條、鉬棒、鉬坯、鉬絲等十多種精細產品。目前,欒川鉬精礦就地深加工能力已達1.5至1.8萬噸。鉬深加工企業工業產值占欒川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17%上升到2005年的47.5%。
由單一的有色金屬為主的工礦業向礦產、化工、醫藥企業轉變,欒川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現已擁有化工、醫藥企業10個,其中,年產值億元以上的化工企業3個,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醫藥、化工企業7個。欒川工業基本實現了由礦業加工為主向礦業、化工、醫藥三業并舉的轉變,由單一的鉬、金開發向金屬、非金屬綜合開發利用轉變,由礦產品初級采選向精深加工和綜合回收轉變,工業綜合效益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全縣工業綜合效益指數為623.4,同比提高332.9個百分點,超出洛陽市平均值458.7個百分點,超出全省平均值459.9個百分點。
為了增強企業的活力,積極應對市場挑戰,欒川縣于2000年大力推進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拍賣、租賃、破產、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對潭頭金礦、君山制藥、眾鑫化工公司等25家國有、120家集體骨干企業進行了改制。通過改制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職工“三金”等得到了保障,政府也擺脫了4.2億元的債務負擔,改制使企業進一步增強了活力。2004年整個鉬行業總共上繳稅金1.23億元,今年上半年就已上繳稅金2.42億元,改制后的18家企業今年實現了家家盈利無虧損。在今年前6個月洛陽市工業排序中,欒川縣改制企業長青公司、九揚公司、長青鉬鎢公司、三強鎢鉬公司等11家企業進入洛陽市實現利潤前30名行列,現在欒川縣已形成以三強、大東坡、九揚等一批銷售額超億元的骨干企業為龍頭的民營企業群。
工礦企業的大發展,也帶動了欒川經濟的大跨越。今年前11個月欒川縣財政收入3.4億元,全年財政收入預計將在4.5億元到5億元之間。據統計,1969年至1999年的30年間,一般預算收入總和為4.06億元,可以說欒川一年走過了過去30年的路。
實施開放戰略助推欒川發展
欒川縣是國家貧困縣,靠自身力量發展十分有限,該縣把對外開放戰略放在突出的位置,按照“換腦子、挖根子、變法子、裝輪子、闖路子”的思路,通過參加“廈交會”、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洽談會等方式,積極外出招商引資;通過舉辦欒川縣“旅游招商引資洽談會”、“洛陽欒川新產品新技術招商引資洽談會”等方式,大力開展會展招商;通過辦好伏牛山金秋紅葉節、中原滑雪節等方式,廣泛開展節慶招商;通過網上發布產品、外出推廣項目等方式,重點推行項目招商,三年間累計引進資金25.3億元。香港天地輝煌公司、北京協成房地產公司、廈門鎢業公司等一批有實力的公司落戶欒川,催生了滬七選礦公司、豫鷺公司、豫廣金屬冶煉公司、伏牛山滑雪度假區等一批有分量的外來投資企業,在新上項目中,合資或外來投資項目占68%。為實施項目拉動、快速擴張經濟總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堅持“四放”促經營。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欒川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放膽、放手、放心、放活”的要求,堅持“六圖七不限”原則,傾力激活民間資本,大力發展民營經濟。2003年以來,全縣新上投資100萬元以上的民營項目180多個,其中投資超5000萬元的12家,超千萬元的28家,實現年銷售超億元企業8家。三年來,縣內民營資本投入15.4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縣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47%增加到2004年的65%。
抓好骨干促提升。欒川縣具有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優勢,縣里堅持以優勢資源為依托,把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作為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頭”來抓。2002年以來,全縣上下搶抓有色金屬價格上揚的市場機遇,累計投入資金24億元,實施千萬元以上骨干工業項目67個。今年以來,新上投資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5個,其中超5000萬元項目4個,超億元項目3個,投資1800萬元的三強鎢鉬公司3500噸/日擴改項目、投資4500萬元的豫廣金屬公司2500噸/年鉬深加工項目、投資1200萬元的弘博公司2500噸/年鉬冶煉項目、投資2000萬元的啟源鐵選廠3000噸/選鐵項目、投資1.6億元的洛鉬集團1500噸/日露采工程、投資近億元的洛鉬集團500噸/日高性能鉬鎢材料示范工程、投資3000萬元的鉬都公司5000噸/日露采工程等48個項目均已建成投產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據測算,項目全部達產后,每年可新增GDP20億元以上。在抓重點工程的同時,欒川縣還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三年來,先后投資12.38億元實施了洛鉬集團5000噸/年氧化鉬冶煉技改、洛鉬集團15000噸/日破碎站建設、洛鉬集團選礦二公司碎礦系統技改、洛鉬集團萬噸/日露采一期建設、廈鎢公司4500噸/日白鎢選礦等62項技改項目,在各選礦企業普遍推行浮選柱工藝,攻克了鉬和滑石、鐵的分離技術,有力地提升了鉬選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今年上半年,全縣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銷售收入、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4%、160%、313%。到年底,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工業企業將達到10家以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欒川具備了30000噸/日鉬礦采選能力和20000噸/年鉬精礦深加工能力,打造了欒川經濟新平臺,國有集體工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引發了欒川新一輪投資熱潮,欒川正在實施40000噸/日鉬礦采選能力和40000噸/年鉬精礦深加工能力的鉬都戰略。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