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的喜訊傳來之際,廈門科技產業也亮出了2005年漂亮的成績單。廈門市251家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0%;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也將突破12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實現利稅總額130億元,出口創匯約62億美元,與上年同比增長15%。廈門市高新技術企業呈現出*的活力,蘊含無限生機。
電子信息產業高歌猛進
2005年,電子信息產業在廈門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比重進一步加大,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高新技術產業呈現出支柱產業與新興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趨勢。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優勢明顯,推動了企業快速發展。
電子信息業作為廈門高新技術產業的龍頭,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2005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將達到711億元,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59%,較上年增長19%,其中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完成產值327億元,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27%。
新材料(及應用)產業今年持續大幅度增長,總產值達206億元,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17%,翔鷺石化創造了77億元的產值,比上年度增長了14億元,廈門鎢業產值達12億元,比上年度翻了一番;先進制造、新工藝技術和光機電一體化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155億元和79億元。ABB在廈門的投資企業今年產值均超億元,創造了45億元的工業總產值;新能源、現代農林、生物醫藥等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是新能源領域:利勝電光源、通士達照明、飛利浦等企業今年的產值均比去年增長了2億元左右。
企業技術創新優勢明顯
面對能源、原材料價格等持續上漲帶來的高成本壓力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市高新技術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技術創新優勢,加大技術研發力度,調整產品結構,企業發展取得了成效。
廈華電子抓住全球彩電市場更新的商機,率先研發平板電視機,平板電視機銷量居全國彩電行業首位,并在國內外市場贏得了較高聲譽。企業也因此改變了連續幾年緩慢增長的態勢,2005年彩電產量增長28%,產值增長36%。鎢業股份、金鷺特種、虹鷺鎢鉬在鎢精礦價格狂漲2倍多的情況下,開發投產了儲氫合金、鈷酸鋰等新材料產品,擴大
硬質合金、細鎢絲、合金
棒材等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形成企業發展的增長點;2005年3家企業共完成產值24億元,增長79%。
產業整體實力不斷壯大
2005年度,廈門市涌現出了一批迅速成長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整體實力不斷壯大,帶動了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2005年,廈門產值上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由上年的75家增至8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166億元,較上年增長21%,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96%。87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利潤81億元,上繳稅收47億元,出口創匯61億美元。2005年,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工業總產值327億元,成為我省*年產值超300億元的工業企業;廈華電子產值*突破100億元;翔鷺石化創產值77億元。
在重點企業的龍頭帶動下,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也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使得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整個廈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與地位逐漸凸顯,其代表性企業如:吉致電子、哈隆電子、天能電子、東林電子等,這些企業產值*突破1億元,跨入了重點企業行列。
企業出口能力日漸增強
廈門市高新技術企業在自主創新擴大生產的同時,也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經營方針,大力拓展銷售市場,廣開銷售渠道,積極出口創匯,取得很好的成效。2005年,高新技術企業出口能力日漸增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收入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的42.2%,全年出口創匯62億美元,其中:戴爾公司、廈華電子、金龍聯合、TDK公司等11家企業出口創匯超過1億美元。
廈門火炬高新區快速發展
廈門火炬高新區作為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地,2005年區內市區兩級高新技術企業表現不凡,實現總產值569億元,比上年增長27.9%;企業總收入575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出口創匯3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6%;實現利稅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4.6%。
截至2005年底,園區內共有市級高新技術企業70家,其中三資企業40家,占企業總數的57.1%,主要代表企業有:戴爾、唯開通信、ABB開關、建松、松下、富士電氣、瑞聲達聽力等等,戴爾的總產值仍高居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榜首,2005年產值增量也位居*。2005年度,火炬高新區開始認定火炬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共認定二批火炬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30家,其中三資企業14家,占區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46.6%。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