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是贛州市工業發展的一面旗幟,因其儲量和產量在全國、全球的特殊地位,享有“世界鎢都”的美譽。
走過幾十年風雨的我市鎢產業,如今又像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燃燒著“工業強市”的希望。
用三到五年打造四大產業百億元產值集群,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為推動工業跨越式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這場轟轟烈烈加速發展的“計時賽”中,曾打造過輝煌的鎢產業雄風再起,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領跑人”的角色,在四大產業集群爭相壯大中率先發展,并自信地走出市外,在參與全國、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初試鋒芒。
有“利好”消息為證:上半年,全市鎢、稀土、氟化工三大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39.31億元,利稅5.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倍和2.49倍。其中鎢業發展尤為迅速,實現銷售收入29.96億元,利稅總額4.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3.97倍。與年初預測的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4億元的全年發展指標相比,鎢產業上半年就分別接近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發展指標。
上半年,鎢價大漲,引來針對鎢業發展的一片樂觀叫好聲。然而,全市鎢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到底如何?
近日,記者深入崇義、大余、南康、章貢區、贛縣等龍頭鎢業縣(市、區)的礦區和企業,廣泛采訪了專家學者、企業家、普通礦工和政府領導后,欣喜地看到:我市鎢產業的基礎日益堅實,集探礦、采礦、加工、科研、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呈現加速發展勢頭,深加工技術和產品開始在全國嶄露頭角:
——據有關專家統計,2000年,贛南鎢產品總量大概只占全國的十分之一,而現在已經占到了全國的40%左右,
硬質合金等深加工產品還遠銷國外。超細APT制備納米
鎢粉、鎢尾砂回收等方面技術全國*;
——崇義章源、江西耀升、大余偉良、贛州特精鎢鉬、贛縣世瑞等一批鎢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迅速,有的已經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有的在專業化生產規模上全國*,全市鎢業在國際鎢市場的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正在提升。今年來的資源整合、深度加工等重要舉措,正在帶動全國鎢業的競爭。值得一提的是,大余、南康、贛縣“兩頭在外”發展鎢業,已經初步成為了全國鎢產品的集散地。
——技術開發方面,贛南科學院成立了鎢業研究所,依托章源公司的技術力量開展工作,并準備在現有3名博士的章源公司設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以此帶動全市鎢業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如章源公司廣納賢才,在全國范圍內引進了一批技術力量,僅用三年時間跨越了從采原礦到發展硬質合金幾大步。近年來,江西理工大學投入4500萬元建立了材料與化工學院、省礦業重點實驗室、機電工程中心三個科研平臺,正在重點開發鎢業深加工項目。
專家判斷說,目前,我市鎢業從資源控制到環境保護,從產業整合到結構調整,從龍頭企業培植到高精尖終端產品生產、銷售,都已上了新臺階,達到了相當的實力,特別是贛州鎢資源的整合引起了國內國際的廣泛關注,我市鎢產業的集聚能力和吸引力明顯增強。
鎢,是一種具有特殊戰略意義的不可再生礦產資源,也是我國在國際上*具優勢地位的礦產資源之一。我市鎢礦保有儲量占全國第二、全省*,約占全國的39%、世界的26%;鎢礦產量約占全國45%,其中高品質黑鎢礦保有儲量占全國的70%、世界的60%。
然而,贛州鎢礦,這位被譽為藏在深山的“黑美人”,在其發展史上歷經了沉浮。她曾在新中國成立后走過了近30年的輝煌;也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起,因亂采濫挖導致了資源浪費和過度消耗而陷入發展困境。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受國際市場疲軟的影響,每噸鎢精礦*低時僅售8000余元,大大低于每噸近2萬元的直接開采成本。就在2000年,已有百年歷程的贛州鎢業仍以賣原礦為主。
進入新千年,市委、市政府果敢決定,全面整合全市鎢產業,并在此后的幾年里采取了系列措施,全面清理非法采礦,規范礦業市場,拍賣探礦權和采礦權,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引進資金和技術,做強龍頭企業。
幾年來的整合,特別是今年來的礦業秩序整頓,鎢資源已得到有效的調控。全市鎢礦山簽訂了計劃開采責任狀,嚴格按計劃開采,控制總量,保證鎢精礦供求平衡。目前,資源相對集中在江鎢公司及市內幾戶主要的加工企業。與此同時,贛州一批民營企業走出去,購買和參股市外、省外、甚至國外鎢礦山,鎢精礦大部分運回市內加工和集散。在市政府的引導下,贛州鎢礦企業及省屬駐市企業正在籌建行業協會,自覺進行產量和價格自律。
現在,全市已經擁有
仲鎢酸銨、
氧化鎢、
鎢粉、
碳化鎢粉、
鎢條、鎢鐵、硬質合金和鎢絲等各類產品,并初步形成了兩條較成熟的深加工產業鏈。贛州鎢資源的重要性和在整個鎢行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以前依靠賣原礦,因而在價格和產業發展上受制于人;現在,一手抓控制資源,一手抓深度加工,贛州鎢業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左右全國市場。從“開發資源”到“利用資源”,這是我市鎢產業朝科學發展、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邁出的可喜步伐,也意味著贛州鎢業正迎來一個重大發展機遇。
重新煥發生機的贛州鎢產業,正朝著“世界新鎢都”的目標邁進……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