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蓮花山片區的一些村民向本報反映,稱有人上山私挖鎢礦沙后到水利溝渠中淘洗,造成了依靠溝渠灌溉的農田生產大受影響。蓮花山非法偷采(洗)鎢礦的現象近年來已引起了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澄海區、鹽鴻鎮自去年6月以來對偷采私挖鎢礦現象采取了大規模專項整治,是誰在“頂風作案”呢?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
村民談“鎢”色變
蓮花山鎢礦開采遺留的環境污染由來已久,該礦始建于1956年,面積約4000畝,原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廣州公司管理,1991年因資源枯竭停產,但由于1999年閉礦后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產生了大量的有害礦物質,雨水沖刷毒砂、毒水漫過農田,危害附近一帶的養殖業和果蔬農作物的生長。
除了農作物種植,水產養殖深受鎢礦影響外,村民的身體健康也受到威脅。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片區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來自地下水,但因地下水也受到污染,所以村民飲用后天長日久身體也就“變質”了。村民們稱,村里老百姓患病率較礦區外的村落的人要高。近年來,還出現了少數青年在參加工作前進行體檢時因肝功能異常而被“涮”了下來。
礦價飆升私采回潮
在鹽鴻鎮采訪時,記者了解到有人暗中上山偷采開挖礦沙與鎢礦價格一路攀升不無關系。
去年5月,一噸精洗礦售價僅六七萬元,到10月初即升到13萬元,而現在是15萬元,僅僅半年的時間售價便翻了一番。如此高額利潤令一些人鋌而走險,與區、鎮兩級政府部門派出的聯合護礦隊打游擊,暗中上山偷采開挖,然后載運到山下的一些水利溝渠淘洗后再轉手販賣,由此造成了“二次污染”。
當地人告訴記者,盡管有關部門加大對礦山的巡查執法力度,但幾車廢礦沙就能換來大把鈔票的現象還是使不少人動心。于是,聯合護礦隊前腳剛走,偷采者后腳就到,甚至利用礦山上的復雜環境與護礦隊玩捉迷藏,采用“螞蟻搬家”方式多次運載礦沙下山。
七次“圍查”杜絕大型私采
針對蓮花山因偷采(洗)鎢礦現象而導致出現嚴重安全隱患和“二次污染”的問題,鹽鴻鎮全力推進清理整治工作。去年6月份以來,澄海區、鹽鴻鎮共組織開展了七次集中整治專項行動。行動中共銷毀搖床22臺、發電機組12臺(套)、“虎口”粉碎機3臺,拆除工棚23處,搗毀洗礦池40多處,F場還沒收了焊機斗車、洗礦船等采洗配套工具一批。此外,還對山止的19個廢礦窿口實施了封堵處理,在轄區的上山通路設置路障、禁采告示牌、安全警示牌等。
同時,區、鎮還專門建立了一支由政府、國土、環保、公安、安監等相關職能部門共34人組成的聯合護礦隊加強對鎢礦的巡查監督,發現有非法開采者即予以宣傳教育,沒收其開采工具,對屢教不改者依法予以嚴懲。此外,還在山上設立了一支5人的駐山專業巡查隊,24小時在山上執勤監控,*大限度地杜絕夜間入窿入井偷采(洗)礦現象的發生。
私采亟待聯合整治
在去年的廣東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莊傳玉提交議案希望各級政府對蓮花山鎢礦環境污染進行綜合治理,讓受到污染的片區老百姓早日擁有一片青山綠水。省環保部門曾派專家到蓮花山鎢礦進行調研。
據鹽鴻鎮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盡管有關部門多管齊下采取積極措施整治蓮花山鎢礦污染現象,但蓮花山廢礦私采隱患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蓮花山界涉及汕頭的澄海和潮州的饒平、潮安不同區縣行政區域,給整治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等。
鹽鴻鎮有關領導希望在省有關職能部門的牽頭協調下能對蓮礦污染問題進行妥善地綜合治理。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