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108縣(市)縣域經濟發展競賽中,曾經的國家重點扶貧縣欒川發揮出色,“跑”了個第8名,成為“河南20強”。
2005年,欒川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67美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8億元,與2004年相比增長290.9%,增幅全省第1,總量全省第5。
近日,欒川縣委書記張獻會興奮地說,2000年,欒川排第91名,僅用5年時間,名次就前移了83位,“能跨越式發展的謎底很簡單,就16個字:搶抓機遇,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真抓實干”。
*次機遇:鉬價低迷時的結構調整
欒川地處豫西多金屬成礦帶中心,地上地下資源豐富。
境內鉬金屬儲量達206萬噸,居亞洲第1,世界第3。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鉬礦的單一采選和粗淺加工,一直是全縣經濟的支柱。
1999年,鉬價跌至谷底,國標級鉬精粉價格一個品位僅420元。而價格在一個品位800元的時候采礦者才能不賠錢。
在低谷之中,欒川人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由單一的礦業“獨木橋”,發展到礦業、醫藥、化工并駕齊驅;由單一的鉬開發回收,發展到鉬、鎢、鐵、硫、金、銀、錸等的綜合回收;由單一的鉬初級產品鉬精粉,向鉬帶、鉬絲、鉬箔為主的鉬深加工產品過渡;進一步提高了鉬酸銨、二硫化鉬、鉬酸鋇等鉬化工企業的生產加工能力和產業水平。
其中,引進俄羅斯人才,攻克鉬鎢分離*技術難題,實現白鎢回收產業化生產,堪稱“欒川模式”中的經典之筆。
在欒川,與鉬伴生的白鎢儲量達62萬噸,但由于分離技術所限,每年有近7000噸白鎢隨浮鉬尾水白白流失或堆存在尾礦庫中。
欒川把目光投向在選礦領域居世界*水平的俄羅斯。很快,俄羅斯國家技術中心――有色金屬研究院的選礦科技博士庫茲金和愛德華來到欒川大山深處。
經過與俄專家4個年頭的共同攻關,白鎢回收這一科研成果*終在欒川礦業開發中絢麗綻放。
通過合作,不僅實現了由單一鉬回收向鉬、鎢綜合回收的轉變,而且影響帶動了欒川整個選礦業技術的提升,采用俄羅斯技術對現有選礦企業進行技改,節能、資源利用率高、效益好,使企業間競爭由原來拼資源、拼價格轉向拼技術實力。
與此同時,欒川還通過拍賣、兼并、破產、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對潭頭金礦、君山制藥公司、眾鑫化工公司等25家國有、120家集體骨干企業進行改制,增強了企業活力。去年前10個月,大東坡公司等10家改制企業月月榮登全市實現利潤前30名企業排行榜。
第二次機遇:鉬價上揚時的快速擴張
自2002年始,鉬等有色金屬價格上揚。到2005年,鉬精粉的價格暴漲至一個品位6200元,折合下來就是每噸27.9萬元。
機遇面前,欒川沒有忘乎所以,而是乘勢而上,迅速擴大生產規模。
僅去年一年新上投資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就達13個,其中超5000萬元項目4個,超億元項目3個。投資4500萬元的豫廣金屬公司2500噸/年鉬深加工工程、投資近億元的洛鉬集團500噸/年高性能鉬鎢材料示范工程等48個項目均已建成,達產后年可新增GDP20億元以上。
據統計,2005年底與2001年相比,欒川全縣鉬選礦規模擴大了4倍,深加工規模擴大了60倍;鉛鋅的選礦規模擴大了2倍,深加工規模擴大了1.5倍;鐵的選礦規模由零達到3萬噸/日;金的選礦規模擴大了2倍多。
規模的擴張降低了能耗,優化了資源配置,大大增強了抗風險能力。
今年,欒川已確定的工業、旅游、城建、交通能源等方面的項目多達80個,總投資50億元,相當于一個地級市的水平。其中,工業項目就有20個,總投資31億元。
因此有人說,欒川近些年的發展,盡管有資源上的優勢,但更重要的是全縣上下有一種踏實干事、拼搏向上的精神。
“中國鉬都”與青山綠水
今年3月1日,欒川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鉬都”。
此前不久,這個全國*擁有3個AAAA級景區的縣份,順利通過“全國生態示范縣”、“全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驗收。
近兩年,欒川經濟步入歷史上*快*好的發展時期,這個時候,縣委、縣政府應該給全縣人民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呢?
欒川的回答是:留下青山綠水,留下一座美麗的旅游縣城。
我們在欒川縣城采訪,沒發現一根煙囪。一打聽才知道,包括洛鉬集團的鉬焙燒企業在內,所有“冒煙”工廠都被搬遷了。
敢于對支撐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動手術”,是“欒川模式”的又一亮點。
鉬礦開采,肯定要破壞生態環境。在這個兩難選擇中,欒川卻努力做到“魚和熊掌兼得”。
位于冷水鎮的洛鉬集團水首溝渣場,原為一條長700米,寬300米,深170米的山谷。經年的排渣,使山谷“變成”了一個面積17萬平方米的“人造平原”。
昨日,我們登上海拔1548米的“人造平原”,只見5萬余株雪松、刺柏、百日紅、美國紅櫨、五角楓等10余種適合高寒山區生長的觀賞性植物郁郁蔥蔥,不久將形成喬木與灌木交相輝映、鮮花與綠葉相互掩映的景象。
讓荒山禿嶺再現綠陰――投資上千萬元造林綠化,欒川正在探索“鉬都”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