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2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在《財經》“2006:預測與戰略”年會上說,今年中國國內經濟表現總體比較好,出現了增長較快,效益較好,價格較平穩,活力較強的格局。但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和進出口貿易不平衡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兩大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劉鶴指出,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及其不良后果開始出現,特別是在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煤炭、水泥等重化工行業。此外,在汽車、紡織等行業,潛在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他說,這種情況是前一階段過度投資的必然結果。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某些物價回落、效益下降、庫存增加及虧損面擴大的現象,并感受到來自銀行業的新的壓力。
另一方面,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超過了歷史上的*高水平,達到1000億美元左右。劉鶴認為,除了國內出現產能過剩外,世界經濟本身發展不平衡,中國的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地位,中國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受到限制,以及中國目前企業出口的成本并未將環保成本、安全投入、社保、*低工資等外部成本內部化全部包括等,都是造成目前貿易結構失衡的重要原因。
劉鶴指出,解決產能過剩和貿易順差過大,是明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重要的著力點。總體來說,明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側重于正確處理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的關系,注重擴大國內需求;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努力增加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穩定出口、調整出口構成的同時,努力擴大進口,特別是高新技術進口;在有效利用外資的同時,繼續推動“走出去”戰略,引導企業到境外投資,有序疏導國內總儲蓄轉化為新的投資。
同時,劉鶴表示,中國將抓住產能過剩的機會,加快國內改革的力度,加快價格改革,反壟斷改革、深化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產業集中度,同時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終擴大國內的市場空間。
劉鶴還說,中國將完善各項社會政策,研究建立*低工資制度,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嚴格環境保護標準,實行更嚴格的安全生產標準,使企業的內部成本真實反映外部成本的變化。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