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金屬切削刀具制造商山特維克可樂滿打造出世界*大減振鏜桿——Silent ToolsTM,實現了歷史性創舉。這一堪稱工程領域“龐然大物”的鏜桿懸深長度達 11,000 mm(11 m),直徑 600 mm,專為滿足芬蘭工程公司 Hǎkkinen Group Jyvǎskylǎ 的加工需求而特別設計。
很多行業的精密金屬零件的生產都需要用到大型車床刀具,例如近海石油和天然氣、電力傳輸及可再生能源行業。當Hǎkkinen Group Jyvǎskylǎ公司*次找到山特維克可樂滿時,他們需要的是能夠加工一種特定類型零件的刀具,該零件的尺寸至關重要。所需的鏜桿,將用于在已有底孔上繼續更精密、準確、高表面質量的擴孔和精加工。
鏜桿的直徑和長度由工件本身的尺寸所決定,為了實現*佳穩定性,客戶所需要的鏜桿尺寸史無前例。大尺寸鏜桿對于實現鏜孔深度和內孔車削精度至關重要,這是標準尺寸的鏜桿所無法滿足的。
減少振動
Hǎkkinen Group Jyvǎskylǎ公司一開始求助于位于捷克的合作伙伴ŠMT (曾經的Skoda 機床商),它是世界*的高精密臥式鏜銑床、臥式車床等的生產商之一。顯而易見,ŠMT需要專業刀具企業的幫助,以此滿足如此獨特項目的各項要求。為此,ŠMT找到了同樣位于捷克的山特維克可樂滿。
“山特維克可樂滿是世界著名的鏜桿制造商,尤其是具有減振功能的鏜桿,”山特維克可樂滿捷克項目工程師Vaclav Faber表示,“通過鏜桿降低切削振動至關重要,因為這樣能夠確保加工工序的精度和表面質量。”
振動過度可能導致較差的零件加工精度,刀具非正常磨損和零件完整性損失——這些都是Hǎkkinen Group Jyvǎskylǎ公司大規模加工工序所面臨的問題。同時,能夠盡可能地減少切削振動,鏜桿可以保持穩定且可控的切削工況,從而提高生產率、延長刀具壽命和實現出色的表面質量。ŠMT對于鏜桿還有其他嚴格要求:需要一種能夠與現有機械設備無縫融合、同時打破現有車削工序界限的刀具,以及新的鏜桿要能夠用于ŠMT的大型車床。
*終位于挪威的山特維克可樂滿Teeness生產團隊被選中,該團隊研制鏜桿的歷史可追溯至1960年代,堪稱市場領袖。
挑戰
該款鏜桿采用鋼制結構,包括一種被稱為“阻尼機構”的組件,通過特殊阻尼機構實現無振動加工。另一大關鍵是在鏜桿前端采用Coromant Capto®接口,用于夾持工序所需刀片。Coromant Capto®專為減少裝夾和換刀時間而設計,可大幅提高機床利用率,實現穩定可靠的加工。
“事實證明,該工具接口特別適合于多任務機床,它通過模塊化連接各種長度和設計特征的刀具,無論哪種機床接口。Coromant Capto®也滿足客戶對于鏜桿的要求,契合各種不同刀具設計。” Vaclav Faber表示。
廣泛測試
山特維克可樂滿 Teeness生產團隊的專家們現場進行了關鍵的頻率測量,以此評估鏜桿內所集成的減振機構的有效性。將鏜桿安裝在大型CNC車床,通過三個應用進行多次測試——粗加工、精加工和仿形車削,每一次都采用不同的切削參數。
刀具在允許的*大懸徑比10倍下進行測試,在推薦的懸深下*大程度減少振動以及獲得*佳穩定性和加工精度。山特維克可樂滿的Silent ToolsTM鏜桿, 因其*大化降低切削振動,而得名“Silent” (無聲) ,通常用于長懸伸刀具加工。圓柄型鏜桿采用開口型抱緊式夾緊方式,*小夾緊長度為鏜桿直徑的4倍。
切削參數基于CoroPlus® Tool Guide軟件平臺所生成的初始推薦,并在測試過程中不斷優化改進生成。鏜桿承受的載荷主要取決于切削深度 (ap)、進給和工件材料。務必要確保合適的ap和fn,以避免切削振動產生。如果ap和fn過高,則可能造成刀具偏斜產生振動。
“以測試結果為基礎,山特維克可樂滿的專家們得以向ŠMT推薦切削參數和刀片,” Vaclav Faber解釋到。
進一步投資
山特維克可樂滿研制出了一款不僅尺寸超凡,同時對于Hǎkkinen Group Jyvǎskylǎ公司而言也是無價資產的鏜桿。目前,該鏜桿正在車間里用于加工各行各業的精密機器零件。面對未來,被山特維克可樂滿推出的世界*大鏜桿所觸動的ŠMT也計劃進一步投資:雖然尺寸略小些 ,將用于加工略小一些的零件。
這款世界*大鏜桿證明了山特維克可樂滿專注創新和精益求精的堅定承諾。八十年以上的實踐經驗沉淀賦予了山特維克可樂滿廣博的金屬切削和機械加工知識;高水平的專業技藝使得我們將每一項挑戰轉化為創新與合作的機遇,*終打造出*業界的解決方案。我們力求做出積極改變,大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效率提升和成長,讓創新成果遍地開花,齊心協力共塑美好未來。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