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臺的《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預計,"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我國進入資源消耗快速增長階段;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國土資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土地、淡水、能源、礦產資源和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制約,我國國土資源形勢嚴峻。
據預計,國土資源形勢嚴峻主要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尖銳,保護耕地壓力增大。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退耕還林需要占用耕地,耕地污染和退化嚴重,后備資源不足,人增地減趨勢難以逆轉。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程度不高,農村宅基地使用普遍超標,閑置、浪費土地,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良田問題比較嚴重。
二、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加強資源勘查和合理開發利用任務緊迫。我國基礎地質工作程度總體偏低,礦產勘查技術難度加大,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可采儲量下降,后備勘查和開發基地逐漸減少。三分之二的國有骨干礦山進入中晚期,400多座礦山生產因資源逐步枯竭而難以為繼。國內礦產資源保障程度下降,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綜合利用水平較低,亂挖濫采、采富棄貧、浪費資源和破壞礦區環境的現象仍然存在。礦產資源高強度開發,使生態環境與生產安全問題進一步加劇。
三、海洋地質調查與資源勘查程度低,勘查開發力度急需加強。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和資源勘查程度低,勘探層位比較單一,邊遠海區調查工作較少,尚無完整翔實的海洋基礎地質數據。海洋綜合承載力和海洋重要資源底數尚需摸清。海洋科技水平較低,技術裝備相對落后,傳統海洋產業仍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海洋資源開發不足與局部海域開發過度并存,部分海域生態環境惡化。
四、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相對短缺,測繪監管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測繪基準體系亟待完善,航空航天遙感資料獲取能力不足,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尚未實現必要覆蓋;A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相對滯后,更新緩慢。測繪基礎設施薄弱,整體裝備水平偏低。測繪公共產品不夠豐富,應用服務需要進一步加強。測繪法律體系不夠健全,管理體制有待完善,測繪市場不夠規范,依法行政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五、地質災害日趨嚴重,防災減災能力亟待提升。在自然因素和規模與強度日趨強烈的經濟活動作用下,地質災害問題日趨突出。人口密集區地面沉降等緩變性地質災害不斷加重,部分國家基礎設施受到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嚴重威脅。地質災害調查難以滿足防災減災的需要。*地質災害監測網絡沒有形成,全國性災害監測預報水平較低,應急反應能力差。許多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亟待查明,應及早采取工程防治措施。
六、資源優化配置不盡合理,市場機制和規劃體系急需完善。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尚不完善。國土資源產權制度和稅費制度改革滯后。國土資源管理參與宏觀調控手段不盡完善。國土空間開發缺乏統籌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礦產資源規劃的作用有待加強。土地產權制度建設滯后,征地制度改革需要加快。土地市場體系仍需完善。土地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規劃等基礎工作還較薄弱。礦產資源開發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礦業權市場不健全,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急需建立。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體制機制尚未形成。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